唐代大作家杜甫有诗云:“花飞竞渡日,草见郊游心。”在这万物复苏,春风和畅的季节,大家都喜欢结伴出游,到郊外原野徒步出游。《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五月庚申,幸昆明池出游。”踏春的风俗早就开始流行。
野外郊游时总是会玩各种各样有意思的游戏,今天俺们就来谈谈其中不能错过的——放风筝!
风筝的起源
风筝,古代称纸鸢、纸鹞、鹞子等,最早是被应用于军事行动中的。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这是最早的风筝起源。《墨子鲁问》有记载: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
后来鲁班用毛竹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
据《鸿书》记载:
“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在中国唐代能约女孩子放风筝,木鸢仍然是战争时通信和侦探的重要工具。
直至清朝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到了清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
“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小兔情感挽回老师 微信:ke2004578),日暮方归。”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色。
风筝与纸鸢
在明代之前,风筝和纸鸢似乎是两个概念。
据记载:“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在纸鸢上加口哨,其鸣如筝,故称“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风筝的文化意义
唐宋时期,由于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休闲娱乐的玩具。
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蕴意和吉祥纹样的影子。“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虾”“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因此风筝的勾画便蕴含了民间祈愿的蕴意。
民间还有通过放飞风筝来“放霉气”的说法。当某人有灾或生活不顺时,就把自己的名子写在风筝上,把风筝放在空中,再割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飘走,这样霉气也能被带走。《红楼梦》中紫鹃、黛玉等人放风筝,李纨(对黛玉)道:
“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霉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症结都带了去就好了”。
国际的风筝会议
相传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希腊的阿尔克达斯就发明了风筝,可惜后来失传。直到公元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法国后,风筝才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
而后法国和比利时的水手将风筝带到了美洲,18世纪开始,风筝在西方被广泛用于科学研究,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富兰克林暴雨天放风筝做试验的故事了。现如今,风筝渐渐演弄成一种世界范围的娱乐活动。许多国家举行风筝节,比赛放风筝。
至于俺们小老百姓,放个风筝不是为了联赛。最重要的是和你一起放风筝的人,还有享受在阳光晚风中大肆奔跑的好心情。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时,约上三五好友,带上家人,出门踏个青,拍个照,发个朋友圈。朋友圈配哪些词都帮你想好了,喏,下面这种都行: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 共看玉腕把轻丝,风力虚度莫厌迟——[明]杨宛《看美人放纸鸢(五首)》”
“ 小甔有米可续炊,纸鸢竹马看儿嬉。——[宋]陆游《春日杂兴》”
“ 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唐]路德延《小儿诗》”
“ 不得高飞便,回头望纸鸢。——[唐]罗隐《寒食日早出城南》”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2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