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恋爱脱单 > 正文

“十三五”:在共建共享中提高发展包容性

来源:心理情感网   发布者: 西瓜皮   发布时间: 2024-02-27 15:13:25   浏览:
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包容性发展”和“共享”理念,不管是从世界发展大势看,还是从国内发展趋势看,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共享经济十三五,其要旨都在于共建共享。这一理念,...

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包容性发展”和“共享”理念,不管是从世界发展大势看,还是从国内发展趋势看,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共享经济十三五,其要旨都在于共建共享。这一理念,不仅符合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和客观规律,同时也带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是一个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统一、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话语”

文/戚义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值得注意的是,会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在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之前,加上了“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先决条件。对比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论述,“包容性发展”这一提法第一次写入五年规划建议,格外引人注目。

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话语”

“包容性发展”,由“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演变而来,最早是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提出的。在一份展望亚洲发展的报告中,亚开行提出要把关注的重点从应对严重的贫困挑战,转向支持更高和更为包容性的增长。

从2009年开始,“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开始在中国领导人的讲话中和各类报刊媒体上频频出现。2010年9月,中国主办的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还以“实现包容性增长”为主题,广泛探讨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如何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使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地区和人群。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以及其他中央领导人在国内讲话和国外出访中,多次使用“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发展”等词汇。经过中国领导人的创造性转化,“包容性”一词,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富于中国气派的“中国话语”。

那么,“包容性发展”理念,为什么会被中国领导人接受并大力倡导呢?

一方面,从国际交往来说,“包容性”理念契合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应对全球性挑战、加强全球治理的新主张。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趋势下,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一国不可能脱离他国而存在,一国的发展也不能建立在其他国家利益受损的基础之上。

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谋求自身发展,还是应对全球性挑战,一国在坚持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时,都需要照顾别国关切,寻找自己利益与他国利益的交汇点和结合点,倡导包容性发展。

正因为此,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一系列国际场合,多次倡导各国要坚持“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合作”的理念。其要旨在于,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需要各国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参与,同时世界经济发展成果也应该为各国人民共同分享。

另一方面,从国内发展来说,“包容性”理念也契合了经济新常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新问题,比如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依然比较困难,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这些发展中的“短板”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倡导包容性理念,旨在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把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群或一部分民族排除在外,而应该使全体人民不分地域、不分城乡、不分群体、不分民族,共同前进、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所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一个都不能少”等等,其含义即在此。

从这个意义上讲,《“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提高发展包容性”,与其中强调的“五大理念”中的“共享”理念相一致、共呼应:要提高发展的包容性,就必须树立和贯彻共享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