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无处不在,除了物品共享之外,这一模式在泉州也被引入公益领域。据《泉州晚报》本周二报道,泉州首次出现“共享公益场地”——泉州微公益协会将位于中心市区源和堂园区的“公益学院”用于共享,对公益活动免费开放,任何公益组织均可使用。微公益协会呼吁,希望更多企业及爱心团队加入,将闲置的场地分享共用。目前已有多家企业积极响应,拟将会议室等活动场所在闲置时间进行共享。
近年来,共享经济在各地呈现井喷式爆发,各种物品只要加上“共享”的前缀,就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创投项目,立马受到资本的追捧。在泉州,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也发展得如火如荼。然而,日渐兴起的共享产业似乎都只聚焦于物品和现实资源的功用,这种对“共享精神”单一层面的解读,忽视了其真正的内涵价值。逐渐显现的共享经济乱象让人们意识到,简单的模式套用和盲目跟风,只会让共享经济日渐浮躁、走入歧途,而要让“共享”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共享经济公益,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就亟待注入更多创新的元素和功用,让其更多地为提升城市文明服务。
共享公益场地的出现,正是对共享模式的创新和丰富,是对城市文明温情底色的彰显。从本质上说,共享是一种资源优化配置,从内容上来讲,真正的共享不应当仅局限于物质层面,可以拓展为知识、社会公益等精神层面与社会资源的共享。相对于共享单车等商业模式,共享公益场所为共享模式注入公益元素,既是对共享内容的拓展,也丰富了共享精神的内涵。对社会而言,它为有需求的公益机构提供活动平台,让闲置场地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也丰富了公益的形式,为人人参与公益创造机会。
更值得关注的是,共享精神在当前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当今社会出现某些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资源分配不够科学的现象在一些领域也依然存在。这就需要政府出台各种调节政策以合理分配资源,然而,“看得见的手”不能包办一切,在行政手段有所不及的地方,共享模式就可以发挥作用,让资源最大限度地得以利用。比如,城乡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距,通过共享模式,可以让城市的各种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弥补乡村的不足;再比如,精准扶贫工作中,通过发扬共享精神,可以让优势资源精准对接需求,造福社会……在这些方面,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泉州,正在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共享冰箱现身街头,赢得一片赞誉之声;百姓书房的建设,实际上也是一种让市民获得优质文化资源的共享;而今,公益与共享的再次不谋而合,不仅是对公益形式的创新,也让共享模式增添了温度,让城市文明得到进一步提升。
毋庸置疑,共享与公益,本质上都是资源优化配置,核心同样是锁定真实需求,关键就在于搭建人人参与的平台。两者的结合,可谓相得益彰,把共享模式导入公益领域,可以让公益的发展如虎添翼,更加深入社会,让每一个有意参与公益的人找到机会;而在共享模式中增加公益元素,则让共享的内涵更加丰富,更符合时代的精神,有利于共享经济发展成一个体系共享经济公益,避免共享模式走入歧途。
共享公益场地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拥抱共享时代,就必须跳出浮躁的模式套用和盲目跟风,为“共享”注入更多创新元素,用社会公益丰富其精神内涵。我们期待,越来越多共享公益场地在泉州大地出现,在深化创建文明城市中释放更多创新力量,也期待共享模式能在社会公益领域遍地开花,使其从简单的物品提供扩展为更广泛意义上的匹配革新,让社会在共享时代更添温度。(郑运钟)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2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