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恋爱脱单 > 正文

揭开共享热潮真相:“伪共享经济”大行其道

来源:心理情感网   发布者: 西瓜皮   发布时间: 2024-02-27 16:58:40   浏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一切似乎都被加上了”共享“的前缀。尤其是在“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两场掀起全民讨论的大战之后,唯一能够与舆论热度相比的,大概就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一切似乎都被加上了”共享“的前缀。

尤其是在“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两场掀起全民讨论的大战之后,唯一能够与舆论热度相比的,大概就是资本的狂热了。

无论一个“共享领域”已经有多少竞争者,又或者一个共享项目的商业模式听起来如何匪夷所思,只要能讲出共享的故事,似乎就是一个不可错过的风口。

但事实上,在共享经济迅速泛滥的这一年时间离,其本身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异化,其所代表的商业模式也演变出不同的发展路径,这也就决定了,它们未来的前景可能天差地别。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从共享经济的概念讲起,详细地分析了不同模式下的“共享经济”到底有着怎样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的发展可能。

文章有点长,不过无论是共性经济领域的创业者、投资者,亦或只是被卷入这场热潮的你我,都值得一看。

已经“妖孽化”的共享经济:本质、真相、困境与终局

1

如果要给已经进行过半的2017年找一个热词,“共享经济”一定是一个可以入围的选项。

有些出人意料的,进入到经济下行周期的2017年,“共享经济”不仅没有降温,反倒似乎变得更加火爆起来。

从共享单车、共享篮球、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床铺、共享**椅,甚至是共享女朋友……一时间,各种与“共享”有关的概念和项目层出不穷,无论创业者还是资本都发疯似的开始往里扎,似乎我们真的开始来到了“一切都可以共享”的时代。

这场景,像极了2015年时,O2O大潮下,一切你想到想不到的服务都开始“上门”的时候。

然而,2015年的那波潮流中,包括“上门洗车”、“上门洗脚”、“上门做饭”等等在内的O2O项目,事后都被证明大都只是创业者和资本们美好的臆想,既难以支撑起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也很难对于某种恒定的用户需求提供稳定、可预期的解决方案。

而当下,在整个互联网业内,“共享经济”也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争议,开始被一部分人视为是某种“妖孽”式的看不懂也琢磨不透的存在。

以至于,当下在行业内,也慢慢出现了这样的说法——

生态、情怀、共享,堪可并称当代互联网三大被炒烂了的概念。

站在“共享经济”已经无处不在甚至显得有些泛滥了的这一年,我们似乎有必要冷静下来,重新对于所谓“共享经济”进行一些更为深入、理性的思考。

2

谈论“共享经济”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界定一下,到底什么是共享经济?

如果回归到发展路径和属性来看,可能存在两种意义上的“共享经济”。

最初意义上的“共享经济”,起源于美国,其目标导向在于“通过闲置资源的共享并将其与有短期使用需求的用户间实现匹配,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者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享有服务,而资源占有者则可以利用资源的闲置时间而获得收益,大家各取所需。而Airbnb和Uber、乃至Zipcar等等,都成为了这一阶段中的代表公司。

而这种以“致力于解放已有闲置资源”为导向的“共享经济”,也往往被视为是较为纯粹的“共享经济”。我们不妨称之为“A类共享经济”。

而进入到2015年之后,“共享经济”的边界开始被扩大。虽然仍然关注于“推动社会资源匹配和使用效率提升”,但是否一定是要通过“撬动闲置资源共享”来实现,则开始有了不同的做法——由此时开始,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共享经济”创业项目选择了自己集中采购或生产大量物品,然后通过出售其临时使用权获得回报的模式,其中以摩拜和ofo等共享单车为首。

这个阶段的共享经济,其导向开始全面转化为“弱化’物权’,强调’使用权’”。

本质上来看,它其实已经高度近似于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分时租赁”模式——它立足的基础不再在于“挖掘已有的闲置资源”,而是在于“我能集中提供一批产品的’短期使用权’”,并依靠持续出售产品的短期使用权而获利。我们不妨称之为“B类共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