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视婚恋节目最初在电视上的定位都是生活服务类节目,但是今天国内的电视婚恋类节目完全变成一种娱乐真人秀的形态。分析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以及40多档电视婚恋真人秀节目同质化产生的根源。确定该类节目的核心价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电视;婚恋约会;真人秀节目;核心价值
一、什么是真人秀节目
真人秀在国外通常被称为真实电视,泛指由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作为一种电视节目形态,真人秀“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你,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纪录和艺术加工。[1]” 1999荷兰《老大哥》和2000年美国的《幸存者》的成功,使真人秀节目引发广泛关注并在世界范围旋起真人秀竞争狂潮。美国2003年1月的收视率调查显示:13个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中有7个是真人秀。
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综艺大观》、《正大综艺》等节目中已具有真人秀元素。2000年央视《地球故事》引进原版《幸存者》。以后广东台的《生存大挑战》是国内最早的系列真人秀,2004年湖南卫视克隆《美国偶像》大造《超级女声》获得成功并广受关注,引发各种真人秀节目空前繁荣,谢耘耕、陈虹的《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将真人秀节目分为选秀型、野外生存型、职场创业型、生活服务型、益智游戏型、室内体验型、婚恋约会型、角色互换型8种[2]。
电视真人秀是一种综合性的电视节目,既有纪录片般的纪实特征,还有主题竞技节目的娱乐性和互动性特征。不过真人秀的“真”,是相对于虚构影视剧而言的,与强调真实性的纪录片有本真区别,是一种“实感”。真人秀节目普遍运用众多电视元素,如益智、游戏、言谈、竞技、剧情等,使节目的兼容性和丰富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分析真人秀经典栏目我们可以找到它们共性就是真实感和可控的虚拟环境。真人秀的节目大的框架是事先设定的,将真人放在设定的拟态环境中,看他们如何表现。
二、电视婚恋约会真人秀节目形态的演变
早在20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婚恋节目,那个年代非常有名的有《电视红娘》和《今晚我们相识》,但这些节目最初在电视上的定位都是生活服务类节目,由社教中心的电视人制作,目的是给普通的观众提供服务,所以那时观众送给电视婚恋节目一个雅号,叫做“甜蜜的事业”。1996年,台湾中视《非常男女》,每期邀请20位单身男女,属于谈话节目范畴。而在其后湖南卫视推出的《玫瑰之约》中,娱乐元素则有所增加。但是今天国内的电视婚恋类节目完全变成一种娱乐真人秀的形态。
在国外,这类节目也很多的,有一百多套这样类型的节目,比如英国的《黑暗约会》,《非诚勿扰》这样的节目样式就是模仿英国的一些节目,完全是克隆过来的。还有美国的《单身汉》、《为爱情还是为金钱》等很多有影响的节目。
2009年,湖南卫视开办《我们约会吧》后,各大卫视又加入了新一轮的相亲大战。短短几个月,《非诚勿扰》、《为爱向前冲》、《爱情来敲门》等节目相继开播。除相亲交友的节目定位外,这批相亲节目还添加了才艺表演、VCR、冲关奖励等多种元素,使得新一代婚恋节目成为谈话节目、真人秀、纪录片、电视剧等多种形态的复合体。 在模块环节上,电视婚恋节目逐渐摆脱《玫瑰之约》的亲友团路线,速配节奏加快,节目戏剧性增强。
三、电视婚恋节目为何在国内热度不减
1.情感归属的需要。据全国妇联和婚恋网站小兔网联合发布的《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现有1.8亿单身人士。随着生活节奏的进一步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没时间谈恋爱。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父母开始催促、自己也开始着急时就开始选择相亲来认识异性,希望能通过相亲找到人生伴侣。这样无形中推动了各类婚恋节目的盛行。
人们时常说文学作品中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其实婚恋也是社会价值观一个非常集中的体现,和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所以这一波婚恋节目浪潮的出现,固然有电视自身发展的规律性的问题,但更反映了当今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在婚姻和爱情方面多元的价值观。
2.新的媒介环境影响。以往出现过一些婚恋节目,比如《非常男女》、《玫瑰之约》,但是他们的定位是谈话服务类的节目,这类节目不是娱乐性的。但是时代不同了,这个时代是“80后”到“90后”的时代,他们带着他们的一种思潮进入,而且这时候媒介的环境尤其不同,现在的网络传播是双向传播,参与者也要参与进来,原来做谈话类节目的时候是观众用眼睛看,现在的观众,尤其年轻的观众,他不但要用眼睛看,他还要用触觉感受,“我要参与”、“我要行动”、“我要投票”、“我要发言”、“我要表演”、“我要秀”,而且这个节目和网络带动相互评论、互动,影响力、波及面非常大。现在平台设的很低,好像人人都可以参与,特别爱秀的、爱表演、爱发言的人一出来,就难免导致它娱乐化,同时又带来一些低俗化问题[3]。
3.电视台盈利的冲动。在中国内地,婚恋约会型真人秀节目从节目定位到模块环节设计,无不充斥着对收视率的考虑。这些节目的流行,商业广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人民日报报道,《非诚勿扰》广告销售非常火爆,想在该节目上广告很不容易。其软广告价位更高,一年栏目冠名要一个多亿,一个季度达上千万。该类节目的巨额广告收入诱惑电视台纷纷上马该类节目。
四、存在的问题
当婚恋节目做成了娱乐真人秀,它也就演变成一种游戏规则下的表演,用一个游戏规则去评判爱情这种承载了很多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东西的话,必定会人为地制造出一系列矛盾和戏剧化的东西,这很可能就触碰了审美道德的底线。具体情况如下:
1.低俗化的秀场。真人秀节目的魅力在于真实、真人、真情,把真实人物、故事放在虚拟环境中去,最核心的优势在于真。婚恋节目打的理念都是谈爱、真,既然是真和爱,应该不是那么娱乐的,归类的话应该开始作为服务类的或者谈话类的节目,以往也是这个样式。目前他们打出来的牌就是“潮人真人秀”,这个“潮人”就是当下领潮的,这个“潮人”本身就有一种对抗、挑战传统的相亲真人秀作秀方式,不然就不称为“潮”了,然后是一个“真人秀”,是一个秀场,是一个带有表演性的,带有戏剧性、娱乐性的东西,这样诸多元素一嫁接,就把真人、真情、真爱这个东西冲淡了。《非诚勿扰》中某些女嘉宾公开宣扬拜金主义的思想饱受舆论攻击,在互联网的一项调查中高达九成的网民认为,这样的节目助长了拜金主义,扭曲了中国人的婚恋观念。
2.收视率至上,忽视社会公共利益。我们的电视台性质不是商业台,更多是的公益性的,不能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它还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国外商业台不同,国外的这类很多节目,它本身有巨额的奖金,参加的人就是真人秀,观众的心态也是看一个娱乐,不是当真的,当成一种娱乐游戏闯关,和我们不同。
媒介有很大影响力,不能传输一些不健康的,表达各种欲望的东西,不能将一种私秘、个人话语的东西拿到一个公众媒体来传播。嘉宾们认为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的,这些人表述的东西、观点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话语。但是他们表达的很多是大脑的欲望,大脑的欲望和真情、真爱是不同的(小兔情感挽回老师 微信:ke2004578),爱来自于心灵,而大脑的欲望有各种欲望,它表达的只是真实的欲望。
3.过度竞争。电视节目模板本身并不属于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范畴,借鉴、克隆热播的版块是行业内的惯例,并不构成侵权。所以一旦一个节目成功之后,就有无数的类似节目蜂拥而上,同时期的几十个婚恋节目在各种电视台上演,激烈争夺受众和广告的竞争可谓白热化。最终导致同质化严重,过度竞争,不惜降低品格迎合市场需要。
4.颠覆传统文化。在我们国家,家庭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细胞。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扩大的家。家的稳定会带来社会国家的稳定。为此,我们倡导一种传统的家庭观念,希望婚姻是严肃认真的,从一而终的,婚前双方多交往多了解,而不是游戏人生,娱乐大众。对家庭的不负责任其实也就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对主流传统文化是一种颠覆。节目的样式阴盛阳衰的,男士面对那么多女士,像是“被告”的感觉,女士话语权很强势,这带有一种现代的颠覆的思潮。
五、确立核心价值,走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1.坚守社会责任、加强媒体自律。电视台追求高收视率本没有什么错,但是,错在一味地追求收视率,过犹不及,过份强调经济利益忽略了社会公共利益,忽略了对主流价值观的坚守。在行业相关制度的约束之外,媒体自律也很重要。媒体监督其他行业,但谁来监督媒体?监督媒体成为近年的热议话题,就是因为“目前的传媒生态并不健康,不少媒体还存在追求轰动效应、放弃媒体操守和职业原则的做法”。监督媒体是非常复杂的工程,因为媒体要实现有效的舆论监督、践行对社会的承诺,必然需要较为自由、宽松的环境。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会导致滥用,同样过于媒体过度自由会导致权力滥用,对其有必要进行制约和监督。
2.重视受众引导。受众接受媒体的传播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基本的需求,也有高尚的需求,我们媒体应该更多满足他们的高层次的需求,满足他们精神方面的需求,而不是迎合他们的低俗的追求刺激的需求,引领他们朝更高尚的健康的文化方向发展。在坚持为群众牵线搭桥解决爱情婚姻大事的同时,引领他们对感情婚姻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有一个正确的观念,而不是一味向钱看,沦为拜物教一族。
3.打造品牌,延伸产业链。品牌的含义日益丰富,从简单的识别走向品牌的联想,也就是看到某个牌子自然会联想到于此相关的品质、个性、特色和服务,品牌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的无形总和。媒体品牌也是一种生产力,通过打造名牌栏目,衍生出一系列价值产业链,来延伸和扩展品牌。比如,打造以名牌栏目为名的交友婚恋网站,出版一系列婚姻爱情甚至育儿丛书,生产情侣文化服饰以及男女定情信物,开设婚庆公司等等。
(作者简介:桂渝芳,男,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新闻专业副教授、新闻教研室主任、新闻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新闻与传播理论以及广告研究。)
参考文献:
[1] 尹鸿等.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 谢耘耕,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 陈默.被娱乐和低俗化的电视相亲节目[EB/OL]. /GB/14644/135863/13896833.html.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2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