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层面上,个体为了保护自我免受冲突或焦虑等,会出现相应的潜意识反应的自我心理保护策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防御机制,伴随着对精神心理状态的描写,防御机制也分很多种,那么常见心理防御机制有哪几种呢?让我们赶紧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心理防御机制有哪几种
1、压抑(repression)
将自我或社会不能接受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地压抑进潜意识里,唯有通过一些无意识的外显行为才能暴露出深藏于内心的矛盾。
通常表现有做梦、口误、行为失态、拒绝见人,消极怠工等,最极端的表现为失忆。个人认为潜抑也属于压抑的一种,区别仅在于压抑了那些与意识层面(包括社会道德、信条的约束)冲突的心理活动,比如“俄狄浦斯情结(弑父娶母)”,偷窥,伤人伤物等本能冲动。
2、否定(denial)
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卫机制,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心理活动来逃避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根本没发生过,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
通常表现为对既定事实的一味否认,面对绝症或亲人去世,下意识地说“这不是真的”,以及“掩耳盗铃”,“眼不见为净”等。
3、退行(regression)
个体在遭遇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
已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儿童在遭遇变故后,出现尿床、吮吸手指、好哭、极端依赖等行为,成人则表现出撒娇、示弱、拒绝见人、极端情绪化,其目的都在于争取别人的同情与照顾,以逃避现实。
4、隔离(isolation)
将部分事实从意识中加以隔离,采取另一种个人能接受的方式回忆、讲述,以避免不快的体验。
“隔离”是把“观念”与“感觉”分开,通常表现有将“死亡”说成“升天”、“长辞”,将“做爱”说成“睡觉”、“亲热”,将“拉屎撒尿”说成“上洗手间”、“方便一下”。
5、理想化(idealization)
对某人某事给予过高的评价,将事实真相扭曲和美化,以求脱离现实。
恋爱中的人常会将恋爱的对象理想化,从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初次创业的人常会对未来作出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
心理防御机制是谁提出的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强调问题源于被压抑的潜意识,可通过使其领悟到无意识的症结所在而缓解症状基于经典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
后续不断的分裂发展出后精神分析流派包括:自我心理学(埃里克森,弗洛姆,霍妮等),客体关系学(克莱因),自体心理学(科胡特),人际关系学(沙利文),人际沟通学(伯恩)等。
时间:2024-04-09
时间:2024-01-30
时间:2024-01-27
时间:2024-04-15
时间:2024-01-27
时间:2024-04-08
时间:2024-01-27
时间:2024-01-27
时间:2024-04-09
时间:2024-01-27
时间:2024-04-09
时间:2024-01-30
时间:2024-01-27
时间:2024-01-27
时间:2024-04-11
时间:2024-01-27
时间:2024-04-08
时间:2024-01-27
时间:2024-01-27
时间: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