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专区  > 情感问答 > 正文

如何理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

来源:心理情感网   发布者: 西瓜羹   发布时间: 2024-01-27 02:06:14   浏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可是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和看待呢? 每个孩子 都是潜力股,今天花镇小编与你探讨这...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可是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和看待呢? 每个孩子 都是潜力股,今天花镇小编与你探讨这个问题。

如何理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之后,被老师们广泛引用,而且出现了一些与这句话类似的说法:“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等等,表达的都是同一意思。

通俗一点说就是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句教育界的“名言”在被广泛引用的同时,也引起了众多的争议。每个孩子都应该是潜力股,如果老师教的好,那么他是可以学好的,只是一定能学好吗?到底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在我看来,他是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与信念及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句话的真理性在于: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换句话说,这句话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

但问题在于,现在一些教育者——特别是一些担负一定领导职务的教育者,把这句话当成教训老师的“绝对真理”,于是,便引起了老师们的反感,进而引起了争论。

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的回答是:“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万事俱备,只欠(学校)教育”;第二,“好”的标准不只有一个,而是针对每一个具体学生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标准,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说“有”,是因为在现在的评价背景下,即使老师“会教”,可“教不好的学生”仍然大批量地存在。道理很简单:无论高考还是中考,都是选拔性考试,其目的就是要让一部分学生被淘汰,即被“教不好”——都教“好”了,还怎么“选拔”?

即使抛开考试评价不说,就思想品德教育而言,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好”呢?理论上好像是这样的。因为任何人一出生,都是一张白纸,谁也不会从娘肚子里带来一身恶习。但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所面对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被家庭、被社会涂抹过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在这张纸上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不是不可能,但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教育这一链条上的第一环,我们面对的学生已经是被加工过的半成品,同时,每个孩子还潜移默化地受着社会的影响——这都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是从零开始。如果有人硬要绝对地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我要问:为什么会出现学校之间的“生源大战”呢?既然“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还抢什么“优生”呢——而且是不择手段地抢?

我一直坚信,教育不是没有作为的。因此,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我总是问自己:对于具体的某一个“后进生”,我是否已经尽到了我能够尽的努力?20年的实践告诉我,如果我们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绝大多数“后进生”都会有进步的——不一定成为栋梁之才,但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成为的自己。

同时,我也始终认为,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学生所受到的非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生自己的自我教育。我们不能做超出我们能力和责任的事,我们只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这样,即使个别学生最终也没有被“教好”,我们也问心无愧!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示十二分的敬意;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无以复加的鄙夷!尽职尽责,是应该的,但是如果一味的责怪其中一方,这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