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专区  > 情感问答 > 正文

关于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概述

来源:心理情感网   发布者: 西瓜霜   发布时间: 2024-01-27 02:11:39   浏览:
你对 学派的观点有了解过吗?平时我们只知道精神疾病,但是关于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的由来一无所知,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概述 精神分析学派...

你对 学派的观点有了解过吗?平时我们只知道精神疾病,但是关于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的由来一无所知,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概述

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00年,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态学家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这一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颇具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态可以分为两部分: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动机与欲望。他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性本能是人的心态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与生俱来,包括着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自我由本我分出,处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对本我进行控制与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与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与心态治疗,扩大了心态学的研究领域,并获得了某些重要的心态病理规律,但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遭到许多人的反对。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沙利文(H.S.Sullivan)、霍妮(K.Horney)、弗洛姆(E.Fromm)为代表的一批心态学家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说、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论,强调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对精神病产生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在美国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学。新精神分析学派仍然保留着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尽管在其理论中有不同的概念名称,但归根结底,仍然是潜意识的驱力和先天潜能起主要作用。

二、社会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垄断资产阶级残酷掠夺;中小资产阶级面临着破产;整个社会尔虞我诈,互相倾轧;道德沦丧,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病态的社会现象,便自然地导致人们精神病和神经病发病率日益增高。精神分析就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实主要是因为社会化大生产造成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过于紧张造成的。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精神抚慰成为一种需要。)

三、思想背景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态学、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及其提出的无意识和意识的等差观念、赫尔发展的意识阈概念以及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对弗洛伊德都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医学背景

神经病者和精神病者在古代被认为是妖魔附体,随着科学和社会思想的进步,神经病的机体病因观取代了神经病的迷信观,认为精神病学必须从生理的临床的基础出发,并主张精神病理学必须归结为脑子病理学。然后在奥地利医生麦斯麦的通磁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最终确立了催眠术的概念。关于催眠研究是偏重生理还心态,不同的学者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直到让内强调把催眠作为一种心态治疗方法,精神病和神经病的概念才从机体的概念转向心态或精神的概念。精神病因学得到了弗洛伊德的倡导。

五、观点

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态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态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