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专区 > 正文

思念亲人的诗(苏轼思念亲人写下一首词)

来源:心理情感网   发布者: 西瓜刀   发布时间: 2024-04-08 13:20:30   浏览:
邓丽君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乃至如今,中国家喻户晓的“甜歌皇后”。在台湾省长大,并在日本出名。巅峰时期,她游遍了东南亚。1983年,如日中天的邓丽君发行了一张亲自...

邓丽君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乃至如今,中国家喻户晓的“甜歌皇后”。在台湾省长大,并在日本出名。巅峰时期,她游遍了东南亚。

1983年,如日中天的邓丽君发行了一张亲自参与策划的“宋词专题”歌集 《淡淡幽情》 。 《但愿人长久》 是这一张专辑的主打曲目,这首歌的歌词取材于北宋大文豪苏轼最经典的 《水调歌头》 。

邓丽君温柔深情的歌声唱出了这首歌的浪漫想象,以及歌词中的哲理思考,也唱出了观众对“团圆”的向往。

00-10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

月亮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从远处拿酒杯。我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想把御风带回天空,又怕在纤纤玉砌的建筑里,经不起九天寒气。跳舞,欣赏世界上的月亮的影子。

月亮变成了猩红色的亭子,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困倦的自己。月亮不应该对人有任何怨恨,为什么人离开的时候才是圆的?人有悲伤和快乐,他们会分开,然后再次相遇。月亮变暗或发光,它变大或变小。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即使是在过去。我们希望彼此长寿,以便分享这美丽的月光,即使我们相隔万里。

词义:

我拿着酒杯赏月,可是明月什么时候出来?所以我先敬青田一杯,然后问一下。不知广寒宫今晚几号?

想带风去月宫看看,但又怕玉玉琼楼太冷。让我在地上跳舞,和月亮的影子玩耍。

月亮的光转过诸葛,照进雕花的窗户,让屋里的人整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我知道我不应该生这个月亮的气,但是为什么人分开了它就成了一个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古以来无法回避的缺陷。既然不能强求团圆和分离,那就只能祝福彼此的友谊天长地久。即使我们相隔千里,我们也能吸收这明月的美丽光芒。

苏轼的诗融入了一些道家思想,照顾到了自然事物的许多变化,符合生活和社会,因此深受好评。

歌词充满了浪漫的想象,第二句“把酒问青天”和“起舞弄清影”,让人联想起李白在 《月下独酌其一》 中举杯邀月的狂放姿态。.

这首诗写于西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被放归密州为官,是一首中秋思念亲人的作品。然而,词却充满了双重内涵,一是关于政治,二是关于家庭。

在上阙中,苏轼以明月自喻,用“青天”比喻朝堂。欲上青天,却又嫌弃天宫寒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在“归隐”与“出仕”之间的矛盾心态.他表达了自己想要接近权力中心的想法,但由于性格清高,他不习惯官场,而是想隐居起来,回到田间地头。

六年前在下阙写的却是怀念弟弟苏辙的感情。在填写这首词的(公元1071年),为了躲避朝中斗争,苏轼主动释放了杭城为官。虽然他的人民已经离开了北京,但他的重心从未离开权力中心。

当时北宋正在进行大改革,西夏入侵边境。苏轼在同一时期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并一度表达了为国而战的决心。

尽管他已经厌烦了官场的黑暗,但是他却始终怀着一片爱国的赤诚,因此才会不由自主地关怀月宫里“今夕是何年”。

夏阙明月回归现实,指的是自然界的明月。月亮没有在合适的时间出来,但是在他头晕目眩倒在床上的时候出来了。

明月已晚,顽皮地在屋檐窗棂上探头探脑,影响他的睡眠,故意逗他起床观看。当他走到窗前,看到天空中的明月时,他的心情不是很高兴,但他变得怨恨。

月光这么美,他为什么不能和弟弟苏辙一起欣赏呢?他也知道这不能怪明月,但他不能不怪它。现在不是责备它的时候!

于是他恨明月,可是明月是“死”物,它可不会懂得这些。坦白了自己:月亮有圆有缺,人就有聚有散,这是一件无法解决的事情。只要彼此的情谊长长久久,能一同沐浴在这美丽的月光之下,就很好了。

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苏轼的这首传世名作写于“中秋”,后来也一直被当成中秋节的专用美词,抒发家人彼此之间企盼团圆的感情。

20世纪80年代,被邓丽君改编成流行音乐后,在大众中广泛流传。这首歌曾经成为历年中秋晚会的保留节目。

现代人对苏轼的人生经历不太关注,但是爱上了曲中的“相思”之意。尤其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意象。是由邓丽君的声音演唱的,这意味着特别长和安静。

>

前面我们提到过,《水调歌头》其实是苏轼想念他的弟弟苏辙的作品。苏轼少年时代与弟弟苏辙一起求学,吃白饭下白萝卜干,住在漏雨的茅屋里面,度过了一段十分艰难的岁月。

后来,他们兄弟两同时登科,然后分别在不同的地方登台。但是弟弟苏辙身体很差,当了一段时间官之后,又回到了父亲苏洵的身边。

等到苏洵去世之后,苏辙又再度出仕,但是却在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因为上书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被贬到了河南。

从公元1068年,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替父亲苏洵扶灵还乡算起,到公元1076年苏轼作这首《水调歌头》的时候,兄弟二人已经有八年没有见过面了。

苏辙身体那么差,他一个人在外面过得好吗?苏轼为此而担心。他甚至因为这个,怨恨月亮“何事长向别时圆”。意思是:月亮啊,你究竟怎么回事?为什么偏偏在人分离的时候圆呢?

石曼卿说:月如无恨月长圆。这说明:月亮是不解人间恨的。这简直就是不懂事嘛!一位成年的男子,难得这样任性。这都是因为他醉酒之后,对弟弟的思念太深。

邓丽君是台湾人,八十年代中期,她演唱这首歌的时候,总是会人们在不经意间兄弟同根。而且又让这首歌从简单地思念家人,拓展到了企盼祖国大团圆的层面上去。

所以当年的电视台,反复播放邓丽君演唱这首歌的画面。当年我们做小孩子的,其实听不太懂,但是却爱上了“我欲乘风飞去”的那种浪漫想象力。

结语

读书那会儿,语文课本上的诗词总是要求全部背诵。篇幅短的还好,长一点的像《木兰辞》就有一点烦。最好记的就是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因为电视台经常播放这首歌,唱着唱着,就全部记下来了。

有时候我在想:如今的中小学生要背的诗词特别多,要是全部都能编成好听的歌曲,即使找不到像邓丽君这样的金嗓子,找一个嗓音不错的人来唱一下,记起来会不会更容易呢?

相关热词: 思念 亲人 苏轼 写下 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