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这部国剧,离开我们很久了,但江湖一直有它的传说。
在Sir看来,这是少有的兼具人性深度和社会学意义的国产好剧,它洞见的不止是当年的现实。
相反,它的故事,在今天变本加厉。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注:以下简称《不要》
这是十六年前的故事了:
男主 安嘉和 (冯远征 饰) ,市华侨医院胸外科带头人。
这位被称为伤患福音的好医生,在结婚当天,还顺手挽救一名解放军战士。
这不是他第一次娶妻子。
第一任安太太叫 张小雅 。
张小雅自始至终没有露面,因为她一开场,就已经死了。
安医生去祭拜她时是这么回忆的:
你看,你永远都在那个家里, 你想离开那个家都无法离开 …小雅,我很遗憾,我不是个好医生,让 你带着一条受伤的腿躺在那里 。
“想离开无法离开,带着一条受伤的腿”,这么说着, 安医生 将别人送给前妻的花一一清零,我们隐隐不安。
不露面张小雅仿佛成为一个“子集”,她可以是 任何女人 。
初中化学老师 梅湘南 (梅婷 饰) ,是安医生迎娶的第二个妻子。
结婚这天,她守在闺房, 并不十分高兴。
她有点担心,因为她不是“一张白纸”(处女)了。
闺蜜 刘薇 (董晓燕 饰) 安慰她,“如果安医生将来知道这一切,他会理解你的。”
26岁梅湘南抱着一束鲜艳的花,像个木头一样望向镜头,不知道丈夫怎么想——就像她不知道,张小雅躺进坟墓时,断着一条腿。
《不要》讲述的,是安嘉和梅湘南的婚姻,也是梅湘南如何一步步成为张小雅的故事。
很多人看完,最常用的评价是 , 怕 。
真·心理阴影。
重刷时的Sir满脑子想着——
哪里可怕了?
配合《不要》片尾曲食用更佳
导演张建栋接到《不要》剧本时,被一份采自全国妇联的报告震惊:
中国目前有暴力事件的家庭占到 1/5 ,生活在家庭暴力下的达 7000万 人, 施暴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
换言之,事实颠覆了我们的偏见——家暴并非个例,家暴并非出自愚昧,家暴并非是老公喝了点酒,撒野给了妻子一巴掌,床头打架床尾和的闹家家。
它尝试借一组家暴,深入到今天社会更真实、更普遍的血肉肌理。
翻遍无数家暴档案 张建栋和编剧姜伟 决定拍一部“惊栗”的恐怖作品—— 让人们在震惊中警醒。
今天看来,《不要》的意识无疑是领先于时代的。
它的提问如当头棒喝,一棒比一棒清醒。
第一棒——
家庭暴力不是 家务事。
许多人认为的家庭暴力,是 拳打脚踢,恶语相向。
好。
不打不骂。
禁锢算不算?
我告诉你,不许你出这个家门
白天,梅湘南打枫叶热线:“夫妻生活对我来说是痛苦的,我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兴趣了……”
晚上,还是被拉进房间。
强迫性性行为算不算?
“婚内强奸”,Sir的普法知识,就是在那身冷汗中被启蒙的。
2009年,有一个女人被丈夫打死,她叫董珊珊。
董死前,曾报 警8次。警方答复,家务事,不好管。
什么是家务事?
用拳头打她,用脚踢她,从卧室门口,一直踢到床上……也不知道踢了她多少脚。(董丈夫王光宇口述)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告诉我们,家暴绝非是法不责微的小事、琐事、家务事,恰恰相反,对任何产生伤害的暴力的不闻不问,都是对更大悲剧的助力与酝酿 。
安嘉和第一次动手 , 是猜疑妻子对自己不忠,他 甩 了她 一个巴掌 。
“啪”。
甩完后马上后悔,他 虔诚 地道歉, 半跪着, “小南,我错了。”
第二次动手 ,是 许多 个巴掌 。
这位丈夫边喘气边捋袖子:“今天早上我被医院停职了,心里难受。”
第三次动手 , 梅湘南 左胸第三第四肋骨骨折 。
当时仅仅因为,他要睡觉。
我现在要睡觉,我要睡觉
看到没, 安嘉和 的家暴一次比一次凶,家暴的理由一次比一次小。
而他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后悔,变成理直气壮的咆哮。
《不要》中,安的前妻张小雅自杀了才能解脱。
梅湘南觉醒后,想尽法子离婚而不得,只好逃走。
丈夫打妻子这种行为是难以容忍的
但单方面离婚是法律不鼓励的,这也是对婚姻的尊重
这部剧,十六年前就开始喊话: 有一群人,我们的法律保护不到。
她们是剧中的张、梅,也是现实中的董珊珊们。
《不要》给我们的第二棒是——
家庭暴力也不是单方面的事。
它在谴责施暴者的同时,也把愤怒指向挨打的人。
在这场封闭的暴力中,受害者是 闭环第一截,也是最后一截。
一次挨打后,梅湘南想辞去工作,回归家庭。
她以为这样能换来丈夫的满意。
闺蜜刘薇坚决反对:
假如有一天
你为了能去逛街而不得不在家好好表现几天
想下趟楼都要向他请假的时候
你就会知道
今天我站在这儿跟你说自由
还不是这么荒唐
果然,她说对了。
这一天来得比想象中更快。
一次挨完打,梅母打来电话。
梅湘南压着哭嗓,在电话里说,“我挺好的,你呢?”
她以为这样能换来丈夫的同情。
但你再看安医生当时的神态——
是被感动,还是如释重负?
最后,梅湘南小产了,她躲在房间打电话给刘薇,哭。
安嘉和走进来,摁掉电话。
他轻言慢语、情意绵绵,句句都是“为你好”: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
养病期间不能激动,对你的身体不好
你千万要听话,别再惹我生气了,啊
电话打多了对你身体不好
以后还是不要打了,啊
安出去了,不忘取走电话的机身,还吻了妻子的额。
梅湘南终于醒过来了。
“是我自己,在保护你殴打我。”
在《不要》这,人性有太多可解释的空间。
它既教科书级地演示了家暴者的毒辣与狡猾,也毫不留情地表现出被家暴者的懦弱和自欺。
在现实生活,这是有依据的:
家暴发生后大家还在一起生活
受害人有一种 习得性无助 ,是家暴的特点之一
这种情况下,有时候她甚至要去 讨好 这个施暴者
你打我?我还要讨好你?
这并非开玩笑。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相信大家都听过。
当受害者深切地感知到恐惧无处可逃时,他们会怎么办? 事实上,绝多数人会迎合,赞美这种恐惧。
这样的梅湘南,还有很多:
2015年5月18日,焦作市的黄芳从三层跌落致内脏位移及多处粉碎性骨折。
她是长期家庭受暴者。
她也想过讨好丈夫。
“那个时候义无反顾地去感动对方,整个人好像被洗脑了一样。”
直到有一次:
他在打我的时候,我看见他在笑
那个时候我真的觉得,不再抱一丝幻想
不知道,黄芳看见的笑,和梅湘南看见的这个,像不像。
于Sir看来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男人心里变态,《不要》最让人害怕的,并不是安嘉和越演越烈的动作暴力,相反,更瘆人,是 他的微笑 。 那是一种什么微笑呢? 他在笑,但你却丝毫看不到他有任何欣然与高兴,反而带着一种自我隔绝的平静。 说白了,此时的他,没有人味,而站在他面前的,也不是一个独立的人。 是 “我的妻子” 。 这也是《不要》的第三棒——
家庭暴力的实质,是对人权的漠视。
剧组十周年再聚首时,冯远征说到一场戏,导演特地嘱咐,用脚踩住梅婷的脸,用力踩。
梅婷回忆当时的感觉是——
那个拖鞋踩在脸上真的有 一种特别屈辱的感觉
为什么屈辱——
因为人不被当人看。
事实上,他早就不把她当人了。
发现没,丈夫常常亲吻妻子,但这种身位,非常罕见——
不是亲嘴、亲脸、亲手,亲的是天灵盖。
这居高临下的姿态,暴露他对她压倒性的统治欲。
再看看摸。
哪里是成年人的爱抚。
轻碰她的下巴,轻拍她的后脑勺。
什么样的关系会这样爱抚?
像父母戏弄孩子, 像孩子游戏玩具。
换言之,此时此刻,妻子已经失去对自己身体、精神的话事权。
甚至,妻子也打从心里觉得,我不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看看 梅湘南 是怎么对待挨打的。
第一次,生气、不解,一再地 问,“你怎么能打人(我)呢?”
第二次,还是生气,还是不解,但“我”没有了,“你怎么这么龌蹉?”
后来,当安嘉和走过来,她只是,迫不及待地求情:
嘉和,你听我解释
台词是见功夫的——
三句话,从反击到顺从,一个独立人格灰飞烟灭。
国际人权观察组织的主席肯尼思·罗斯曾撰文,“ 家庭暴力是国际人权问题 ”。
此处《公约》全称《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国际公约》(小兔情感挽回老师 微信:ke2004578),基础是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
为什么?
因为家暴的本质,是无视人权,通过对生命独立意识的戕害与剥夺,最终把一个人变成一具行尸走肉,默默地“忍受那些显而易见的不公正”。
马丁·路德金有句话被我们一直引用——最大的悲哀不是坏人的嚣张气焰,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
从这点上,《不要》要点醒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变态”,而是让“变态”存活的土壤。
真是童年阴影, 小时候看了这个片子,坚定了我一个信念 ,万一不幸遇到这种变态,一定不能像女主这么软弱。
在这里,导演其实跟我们玩了一个“双关”。
剧名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这句话 常被安嘉和挂在嘴边—— “以后出门要当心,尽量少出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谁是陌生人?
除了安嘉和之外的所有人。
所以,是他担心妻子被欺受骗吗?
刘薇看得明白——
你想让她倍受折磨又没有人知道
换言之,家暴行为为什么能屡禁不止,就因为加害者、受害者、旁观者不谋而合地搭建了一座封闭的监狱——以家务事的名义,以一时心情不好的名义,以打是亲,骂是爱的名义。
而许许多多家暴惨剧 在 告诉我们, 如不自救,家暴只有零次和无限次的区别。
怎么自救。
《不要》其实也早说了—— 和陌生人说话。
就像梅湘南把遭遇告诉刘薇、枫叶热线、安的弟弟安嘉睦,告诉街道、派出所、法院……
英文书《疯狂爱情》的作者莱斯利·摩根·斯泰纳, 本人就遭受过家庭暴力。
她的第一段婚姻,丈夫时刻准备着两把枪,一把压在枕头下面,一把搁在口袋。
谈到活着离开那个家,莱斯利说:
我打破了沉默
我向所有人求助:
警察、邻居、我的朋友和家人、完全的陌生人
今天我能站在这里,因为你们每个人都帮助了我
所以,《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真正想说的,恰恰是反话——
(请)和陌生人说话。
和陌生人说话,是自救。
陌生人的出手,就是救人。
去年,我国《反家暴法》终于出台。
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我们终于把认清家庭暴力是暴力不是纠纷,反家暴是对人权的保护,是家庭和国家需要共同担负的责任。
虽然相比 《不要》,我们晚了15年。
但该来的,还是来了。
Sir常说,好的影视剧,绝不仅仅只是双脚离地的娱乐炮仗,它是有社会意义的手术刀。
过去,《不要》让我们一部分人感受到怕,感受到威胁:
小时候看过这个剧明白了一个道理 ,男人打你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对对对, 我也是从这个电视剧知道的,一直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
但今天,仍有一部分还在睡,或者装睡。
单凭这一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就值得每年播一次。
原因很简单, 我们还有那么多嚣张的豺狼,那么多沉默的羔羊。
他们(她们),都需要在 震惊中警醒。
全国妇联2012年发布数据: 在婚姻生活中遭受家庭暴力的配偶占54.6%, 超过一半选择沉默。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时间:2024-04-15
时间:2024-02-01
时间:2024-02-01
时间:2024-04-0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4-11
时间:2024-04-11
时间:2024-04-13
时间:2024-02-02
时间:2024-04-07
时间:2024-02-01
时间:2024-04-07
时间:2024-02-26
时间:2024-04-15
时间:2024-02-01
时间:2024-02-01
时间:2024-04-08
时间:2024-02-28
时间:2024-04-11
时间: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