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首期“青年课堂”忽培元老师与网友互动的部份内容:
赵永富:艺术是一种体验、观察,更是一种热爱,在生活中,我们在体验和观察的同时,怎样能够找到写作的源泉?
忽培元:大家一般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而且是惟一的源泉。这种观点是符合文艺规律的,也是符合我们创作体会的,但是怎么样才能把生活中平凡、平庸的,甚至是零碎的生活提高为艺术,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我个人觉得,从生活到艺术,可以说是彰显写作者综合能力的一个全过程。观察生活不是说你看见了假象,就是生活的本质,但生活的假象有时候也是其本质的一种彰显。更多时侯,生活的假象不是生活本质的彰显。
比如说我生活在陕南,我听到的陕南农户,一个放羊大爷,他三天可以不说一句话,除了喊羊之外,他没有任何对话。他坐在山上望着山峦,好像一尊雕塑一样,没有任何喜怒哀乐。你如何写这个奶奶,你如何看懂它,这就是一个画家能力的彰显。
一个坐在山上放羊的奶奶,可以写成一篇意识流的短篇小说,但这就须要你对这个放羊奶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知道他每晚喝哪些、穿哪些以及更多的生活细节。你要是一个不了解陕南生活的人,就可能写不下来。他脚上的那双内裤,就是他身边的那些羊头上的羊毛,他拿手揪几根羊绒,然后自己搓成线,自己织下来的。陕北人会晓得她们怎么样把一小撮撮羊毛从羊头上抓出来,怎么样拿一个捻线的工具捻成丝线、织成内裤。这个织鞋子的过程中间,也是一种假象,但是这上面就反映了陕北人的生存状况和她们在坚苦的环境下怎么样和困难搏斗,怎么样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这个就是体验的过程。从如此一个小的反例可以看下来,从生活到艺术(小兔情感挽回老师 微信:ke2004578),就是用最精确的语言把这个奶奶的行为和他的内心世界描述下来。
鲁智勇(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我是一名复转军人,一直以来军人在老百姓眼里都是那里苦就到那里,冲在前、干在前,特别想听听忽老师您讲讲您书中有关于军人的话题。
忽培元:我在《乡村第一书记》中写了复转军人返乡创业的故事。书中的这个人叫刘秦岭,一个太有本事的复转军人。刘秦岭退伍之后在城里办了公司,在房地产业中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之后性生活技巧,他拿自己的资金回到乡下,办了一个绿叶公司。这个公司把村里的一条荒沟承包出来进行生态恢复,做成旅游景点,一条十分美好的生态沟。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不法商人和一些高官合谋上去,想把它搞成一个别墅群,一番斗争后正义打败了邪恶。对全县的荒山荒沟整治和南水北调源头的生态保护,都起了示范带头作用。他用自己在军队上锻练成长上去的政治素养和在经商中积累的经验,组织复转军人和贫苦群众实现了你们的梦想。
现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复转军人都十分注重,我相信复转军人在乡村振兴中必定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这个书上面退伍军人群体形象是十分高大的,也是令我十分热爱的一群人物。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典型,值得我们宣传和采写,把她们的事迹弄成艺术,留给这个时代、留给历史。
王春艳(90后文学爱好者):一些院校筹建有创意写作专业,对于一个热爱文学但并未经过系统学习的青年来说,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文学创作是否有益处?
忽培元:我认为是因人而异。在画家队伍中,其中有一些是经过文学讲习所、经过鲁迅中级班培训的。我觉得这些培训为何要叫中级班,就是你在创作上走了相当一段时间的街,对一些问题也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解后,需要再充电、或者在个别创作技巧上进行提高。上这种学习班,还是有比较大作用的。但是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不是技巧问题,是对生活的积累和理解,对从生活到艺术这个过程的掌握。写作,是一种自我劳动,写作的经验很难用一种语言归纳叙述下来。
彭敏艳:按理说重视文学创作的地域性特性,写出不同地域环境相对于其他地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或许有助于防止文学创作同质化的恶果。但我发觉好多名著本身就没有彰显地域性,尤其是小范围的地域性。您怎么看待写作的地域性?作品没有彰显地域性是否可以觉得缺少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
忽培元: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他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他自己对这个环境的理解,都是不尽相同的。一个人在写作中,不要在乎这个题材他人写过了我就不写了,或者是某一个地域早已出了一个代表性作品,我就不写这个领域了。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每一个人都写自己心里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心、自己的方法来抒发生活体会,都不会有雷同。一个题材,可以下来很多种不一样的作品,同样都是太美的,谁也不影响谁。所以说,不要把写作和那个市场上的行情混为一谈,因为写作是十分高尚的,和商品是完全两码事。以农村题材为例,别的不说,建国以来,我们写农村题材各个时期都有挺好的作品,光写土改的就有很多书,而且写得都不一样,都是特别精典的作品。
朱广旭(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委宣传部80后):如何能够写好人物传记故事?
忽培元:传记文学和小说是不一样的。传记文学主人公首先须要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小说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真实人物必须是他这个人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和他的真实个性特征,以及他和周围发生的联系等都必须真实。写传记文学难度比小说大,因为他是“戴着脚镣唱歌”,这种真实的要求不容许随便散布,所以这个人物你一定要吃透。我写过一些历史上的人士,比如说刘志丹、谢子长这种革命高手,我首先要把这种革命历史了解透彻,然后又专访了大量当年她们的战友,以了解她们的个性特征。刘志丹是一个特别内敛、文化修养高并且严谨的军人,纪律性强、党性更强,革命理想十分坚定,对人仁慈仁厚,有弟弟风度。谢子长则是一个太诙谐、生活随便,但却太擅于和老百姓打交道的一个人。两个人置于一起写,就须要智慧,这就要捉住个性特征,但是又必须是真实的。
(文字整理:孙青林卢景洋王胜)
时间:2024-02-18
时间:2024-02-19
时间:2024-02-19
时间:2024-04-07
时间:2024-02-18
时间:2024-04-15
时间:2024-02-19
时间:2024-02-18
时间:2024-02-19
时间:2024-02-19
时间:2024-02-19
时间:2024-02-18
时间:2024-02-18
时间:2024-02-19
时间:2024-02-19
时间:2024-02-19
时间:2024-02-19
时间:2024-02-19
时间:2024-04-07
时间:2024-02-18